19岁,风华正茂的陈烨钰不幸患上了重病,命运再一次将他置身绝境。但是围绕他的爱的接力却没有停下来,而是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他的同学、素不相识的网友、远在云南的子弟兵……
躺在病床一个多月后,白血病青年陈烨钰暂时摆脱了死神的威胁,摘下呼吸机后,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谢”。感谢无私养育他长大,贴身照料对他不离不弃的“姑姑”;感谢专程从外地赶过来鼓励和资助他治病的老师、同学、解放军叔叔;感谢亲自来到他病床前为他鼓舞打气的网友和市民……
一个个不留名字的热心市民,正为这个不幸的青年灌注着爱的力量与生的希望。
鼓励是精神支柱
病床上的陈烨钰,断断续续地向记者讲述病危时感人的一幕幕:“在我病得最重的那几天里,其实我的意识已经很模糊了。我只是隐约记得,有一些以前读中专的同学,看到报纸后,专门从广东江门、广西南宁、昭平、贺州等地赶过来。他们是请假过来的,仅仅在梧州待几个小时,但他们把时间全部用在了我的病床前。他们不但给我凑钱治疗,还在我耳边说了很多以前的事。我明明很想感谢他们的关心,但是却说不出话来。”当时还需要借助呼吸机吸氧的陈烨钰,看见同学们被眼泪打湿的脸庞,只能在心里无声地感谢。
中专的好朋友们知道陈烨钰喜欢吃水果,天天提着一袋橘子去探望他:“快点好起来吧,起来就可以吃你最喜欢的橘子了!”;从小玩到大的死党“高佬”,一不用上课就去病床前陪着他,用手机帮他下载好听的音乐和好看的电影,就盼着他什么时候睁开眼睛了可以听会儿歌解解闷。得知烨钰的“姑姑”已经连续一个月照料烨钰后,几个大男生开始学着护理病床上的病人:第一次帮陈烨钰擦身、喂粥水、使用便壶帮他大小便……
爱的传递又岂止在陈烨钰同学之间。在历经10多个小时,行程1300多公里,云南部队士兵小李带着来自云南的捐款,专程送到了烨钰的病床旁。捐款上还留着来自云南的气息,这位留名“解放军叔叔”的年轻人表示,这是部队领导委托自己给陈烨钰送来的捐款。他甚至觉得他千里迢迢送捐款的举动不值一提,因为“一个人有困难,大家都应该来帮助。”当陈容芳希望小李能留下名字时,他只含糊地表示,自己叫小李,只是做了件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