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的猪肉价格反复出现涨跌,而且幅度较大,频度加快。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破解这道难题,使市民的“菜篮子”少受干扰,成为了市场管理者和养殖户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猪市起落索因由
在连续涨价6个月后,目前,梧州毛猪价格已经趋于平缓。关于猪肉价格这一轮上涨,有关部门和养殖户各有说法,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目前梧州猪肉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而且目前的价格水平将持续至明年春节。
猪肉价半年涨七成
11月30日,市民张阿姨一大早就到万寿宫菜市场买新鲜猪肉,准备腌制腊肉。“往年,节前1个月家里才开始腌制腊肉,今年提前了一个多月。按现在的肉价,估计到春节前还会再涨,提前购买可以省点钱。”记者了解到,连续6个月上升的猪肉价格已让不少市民感到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市猪肉价格一路低迷,出栏毛猪价格是9.8元/公斤,猪肉零售价为14元/公斤。
据了解,5月份中下旬以来,我市毛猪价格开始缓慢上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每10天,猪价就上涨两三毛钱。到了11月份,市民更是明显感到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加快,零售市场上每周各品类猪肉每公斤均上涨1元至1.5元。
梧州市市场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显示,11月18日,市区农贸市场猪后腿肉售价为24.38元/公斤;前腿肉22.00元/公斤;五花肉22.00元/公斤;排骨27.63元/公斤;脊肉27.92元/公斤。而到12月1日,毛猪价格更是攀升到15.6元/公斤,猪肉零售价也水涨船高,排骨、脊肉价格均已达到36元/公斤。
出栏毛猪价格从5月份的9.8元/公斤一路涨到11月末的15.6元/公斤,短短的半年时间,上涨幅度高达70%,涨幅之大涨幅之快令人咋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波猪肉价格的凌厉涨势呢?有关部门和养殖户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市水产畜牧局畜牧科科长吕绍坚认为,生猪存栏减少,饲料价格上涨,以及近期物价大幅上涨等,均推动了猪价上涨的这一波行情。
去年末至今年1~5月,受生猪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降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养猪业普遍亏损,养殖户纷纷抛售,导致生猪存栏大幅减少。从而出现了生猪市场由原来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的逆转。与此同时,国内饲料价格自年初以来一直处于单边上涨趋势,也推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上半年豆粕(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从今年最低时的2800元/吨涨到3100元/吨,下半年又涨到3700元;玉米从上半年的每吨2020元涨到2100元,再到现在2400元;预混料也每吨上涨了200多元,平均涨幅近20%。此外,近期物价大幅上涨,特别是许多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直接为猪价上涨“火上添油”。
猪肉价格涨落原因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藤县新恒猪场老板卢柱东的看法代表了养殖户们的主要观点:在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中,猪价涨跌有规律,基本是3年一个大周期。一般来说,生猪的世代间隔为18个月左右,即培育一头母猪需要8个月,配种至产仔需4个月,由仔猪养成肥猪需6个月。这是生猪世代间隔的时间,也是生猪价格行情变化周期的基础时间。“一旦市场中的生猪总量不足,猪肉价格就将在高位运行大约一年半以上,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扭转生猪价格行情则需要大约3年时间,这一次价格的上涨就是一个周期的轮回。”卢柱东说。
谈到今后一段生猪价格的走势,卢柱东认为,由于冬季生猪出栏量减少,加上春节前后猪肉需求量增大,生猪的价格在春节前应当还会出现小幅上升,预计到明年春节之后才可能稍有回落,但价格在高位会维持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