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户获补贴
生猪行情的大起大落,让这个行业的平稳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如何破解养猪业的这个难题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养猪规模每年均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梧州已属广西养猪大市,年出栏肉猪达150万头。在已经满足本市市场供应的同时,已经有相当部分的生猪输出。在新增加的养殖户中,绝大部分为年出栏肉猪300头以下的散户。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0年12月,我市规模养殖户共有1393户,比2009年底的1044个增加了349个,同比增加3成。其中,散户则占了大部分。在出栏量上,规模猪场和农民散养的比例分别为1:4。
以年出栏肉猪300头以下为散户作标准,目前我市约80%的生猪由散户养殖,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仅占20%。根据市场规律,谁占有市场主导地位,谁就能主导市场价格。如今我市散户的生产总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他们在生猪的价格中起着决定作用。由于散户饲养生猪的特点是亏本就少养,赚钱就多养,容易引起“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现象,由此形成了周而复始的生猪价格行情起落。
“防止猪肉市场价格大起大落,需要顺应市场规律,更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梧州市水产畜牧局畜牧科科长吕绍坚这样认为。
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必须发展规模养殖户。这成为了梧州市政府出手调整养猪业的主要工作思路。今年,市政府将安排大笔财政资金,专门用于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
据悉,我市的政策是:对年新增出栏肉猪300~500头、500~1000头、1000头以上的户(场),分档扶持1万元、2万元、3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养殖场的防疫消毒设施、猪舍标准化建设和养殖档案建立。对新增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猪达1500头以上)每个补助3万元;对新建种猪场,单一品种600头以上,获得自治区级原种猪场认证,给予一次性扶持200万元等。
吕绍坚表示:制定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目的,就是刺激使我市生猪养殖朝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我市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在“十二五”期间5年内达到40%-50%,届时,猪价大起打落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
采访中,养殖户们对梧州市政府的扶持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市水产畜牧协会副会长孔繁伟称,市政府的政策出台后,我市的生猪养殖业出现了两个可喜的迹象:一是有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准备投入重金,用高标准新建养殖规模达数千头的大型养殖场;二是一些散户正积极筹措资金,加快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步伐。
采访中,部分养猪专业户还建议: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生猪生产信息反馈的预警机制,提前向养殖户发布生猪养殖、市场容量、消费需求等信息,更好地指导养殖户调节生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保证猪肉市场正常供应,又能防止猪价大起大落。
西江都市报记者 赵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