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相对成熟的线路
“这两天降温,黄山可能要下雪,这样被抓的几率变小,但是景色却让你不后悔的。”这是当初在微博上传出的“登山召集帖”。不少网友认为,复旦学生选择去野黄山,不进入风景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逃票省钱。
然而,登录复旦日月光华BBS户外运动版块,最早有关“野黄山”的网帖出现在11月26日,盼盼在帖子中说,“团了睡袋之后,总归是想要操练一下的……于是今天就找了下黄山地区的等高线地图,讨论下野黄山的模式吧。”
在这个帖子中,盼盼还列出了野黄山的7条普通路线,2条速降路线和穿越东海西海的豪华套餐,并标明了各个路线对体力、经验的要求,以及当地向导的个人联系资料等。因此,为逃票而盲目户外的说法并不成立。
而盼盼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户外计划最早开始是清凉峰,后来出于种种考虑,决定放弃清凉峰转向黄山。
而没找向导的解释是,盼盼曾找过三个向导,但没成行。此外,“黄山东海大峡谷穿越路线”比较清晰,每年有很多支队伍去徒步,是黄山五大穿越路线中最成熟的两条之一。
事发后,有网友开始对登山队的线路、装备和经验提出了质疑,归结为“一群智商高实战低的学生,不懂户外就别害人。”
据了解,在这个队伍里,7人有10次以上的户外经验,7人有一次以上户外经验,并有1人在2009年走过黄山同一条线路,有4个人是没有经验的新人,但经过了体能考量。
队伍中的公共装备包括1:50000的高精度等高线地图,Garmin 60CSx(GPS)。18个人,配备了睡袋、冲锋衣、软壳、登山鞋、登山杖、头灯、手电、雨衣等户外用品。在出发前,按照户外惯例,购买了专业的户外保险,并把各类资料交给了紧急联络人。
“复旦队伍选择走这条线,从召集帖上看,事先也做过一些准备,但队员们心理方面并没有准备好。坏天气,行动迟缓,无法走完既定行程,对老驴来说可能只意味着麻烦一点,不能按时下山。”
户外网站“磨坊”的一位曾走过野黄山线路的网友分析道,“对新驴而言,自我感觉可能很严重,如果领队没有及时发现并疏导,心理崩溃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人寻求外界援助,哪怕这种援助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