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请给每个人一点时间
2006年3月18日,在台湾的一起山难救援事件中,受困的台湾大学登山社9名学生在凌晨获救后,与守候采访的媒体发生争执。随后有媒体以“登山获救 台大学生没人说谢谢”进行了报道,报道中写道:“这些学生只顾躲避媒体拍摄,谈笑风生,却没有人向辛苦两天的消防和救难人员说声‘谢谢’。”报道从而引发了公众对登山学生的不满情绪和诸多争议。
隔日,台大登山社发出声明稿,试图指出学生在救援后情绪低落有可能被误读,然而由于争执双方都保持低调而不愿进一步回应,使得这起争议不了了之。随后的少数媒体虽然做了后继报道,也依然无法消除原先报道对公众的影响。
这不是一场“罗生门”的故事,产生分歧的是双方对同样事件的不同解读或误读。
在网络舆论监督强劲的同时,我们是否该想一下,在网络时代,单一不对称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否能够获得均等的机会去掌握两方的意见,以客观的角度审视争议事件的原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