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晓雯 通讯员 钟美华)往年春运期间,我市均出现部分慢性疾病旅客在乘车时,出现血压过高、局部缺氧、心肌梗塞病等突发情况。对此,专家提醒,通过常备药物、心理调节等方式可有效防患“春运病”。
据了解,由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春运期间受旅途劳累、人多拥挤、空气不畅等原因影响,部分乘客在密闭空间中,精神高度紧张、情绪焦虑,又得不到及时的调节,会出现失眠、胸闷等症状,严重的还出现血管堵塞、突发心脑疾病等情况。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钱虹提醒,有慢性疾病的群体出行,应针对个人身体情况准备一些常用药物,注意身体调节。如高血压患者应随身携带降压药物,按时按量服用。此外,出发前要保证睡眠充足,并且不要吃得太饱,最好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喝或少喝酒。
乘车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减少因温差造成血压的不稳定。乘坐汽车、火车的旅客应该适当多吃一些碱性食物,如海带、紫菜、豆制品,还应多吃新鲜苹果、猕猴桃以及粗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从而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在饮用水方面,白开水是最理想的饮用水,茶饮料和含糖量高的果汁饮料最好不要喝。
另外,长途乘车者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可定向远眺、闭目养神、或听听音乐分散注意力,避免焦虑,有条件时最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筋骨,作深呼吸。一旦出现全身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闭目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并设法尽快找医生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