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高云)路难行、治安差、噪音大,谈及太阳广场至新兴一路公交车站人行道的夜市街情况,附近居民都会摇头说起这些“关键词”。近日,更有居民反映,随着气温渐降,该路段夜市街越开越早,有的摊主在早上10点开始就到街道抢摊位,时值中午便已经成行成市,道路秩序、环境卫生、治安、噪音等相关问题更为显著。
夜市摊档越开越早
1月16日中午,记者到达新兴一路公交车站时,已经人声鼎沸。长约200米左右的街道,大概有四五十个摊主在此摆卖。小食摊飘出阵阵香味,而随之而来的满地竹签、酱汁令保洁员十分头痛,驻足挑选的顾客更成为路人的障碍。
“今天是周末,虽然我比以往早到15分钟,但也是好不容易才占到位子。”做服装生意的摊主周铭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早上9时多就到街道抢摊位了。为何摊主们摆摊越来越早?“一点儿也不早了。”小食摊档摊主蒋钦生先生认为,随着天气渐冷,晚上9点左右就很少顾客了,所以只能提前摆摊。
该路段的摊主摆摊越来越早,附近居民对此意见纷纷。家住新兴一路103号的居民张志豪伯伯每天都要为出行伤透脑筋,“从菜市场买菜回来已经将近10点了,经过时总会遇到摊主用来抢摊位的石头、布条等‘陷阱’。”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让居民担忧的是该路段的治安问题,“人太拥挤了,成了一些小偷的‘发财地’。”
大力整治初见成效
1月17日下午2时,记者再到达现场时,往日乱象荡然无存。长期被摊主霸占的盲人道终于通畅无阻,摩托车总算有了停靠之地,沿街店铺也再不需要与路边小摊“抢生意”。“今天的道路好走多了。”家住华融花苑的市民张碧梅婆婆为此感到惊讶,平常经过这段路时都是特别小心,一般要花10分钟才能走完,而当天只花5分钟就顺利通过。
下午4时30分左右,依然未见有摊贩到沿街摆卖。只能躲到附近一居民楼门前经营饰物的摊主陈莹莹说,现在管得特别严,“刚才到街道上摆卖了十多分钟,就被城管人员赶走了。”问及晚上是否可以营业?陈小姐摇摇头回答:“看情况吧。”但到了当天晚上6时,城管人员离开后,摊主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行李,街道上又响起阵阵叫卖声。
市民盼望根治乱象
“应该好好整治了。”采访中,不少居民向记者道出心声。市民陈燕玲女士说,不是不理解摊主们的谋生需要,而是现在街道的秩序实在太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也被打乱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根治乱象。而有市民认为,要根治此路段的乱象,应该规划一处不会造成扰民问题的地方给小摊贩们经营。
1月18日,记者就此问题向城监支队蝶山大队的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该负责人表示,由于该路段的夜市街渐成“日市街”,扰民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结合摊贩们的谋生需要以及居民的生活所需,决定对该路段实行限时经营管理,在人手充足的前提下,会派出城管人员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巡街管理,以确保街道秩序。限时经营管理会持续至农历的正月十五,此后再根据该路段的整治成效制定下一阶段的整治措施。
记者手记
整治夜市街,看的是决心
夜市街,是星斗市民的谋生所依,是造成附近居民“头痛病”的病根,更是各级监管部门始终“啃”不下的“鸡肋”问题。对于自发而成的夜市街,是放任还是整治?如若整治,那么应该是直接取缔,还是原地规范管理?这些都是亟须各级监管部门解决的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夜市街,周围居民普遍希望取缔这些脏乱差的源头;而夜市街内的经营者,则大多不愿意迁走。面对媒体的曝光、各方的问责,各级监管部门也倾向于让商贩们迁离该处经营。如此一来,矛盾就凸现了出来。
对待自发而成的夜市街,究竟是直接取缔,还是原处规范管理?首要一点,还要看相关部门能否为这些夜市街的流向预留一块好的去处,即变以往的“堵”为现在的“疏”,另觅新址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城市中低收入人员划出一个地摊夜市街。同时,这也是政府部门为百姓提供便民利民公共服务的一个很好的体现。规范不扰民的夜市街,市民翘首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