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祝琳)春节前,置办年货成为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年货市场发现,各式散装糕点、糖果、小吃等贺年食品大受欢迎,但不少散装或自制食品由于包装简陋,缺少应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在两广市场和鸳江丽港的“年货一条街”,记者发现瓜子、糖果、蜜饯、油炸食品等年货大多是“裸卖”,找不到任何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标识。个别店铺紧邻烟尘滚滚的公路或人来人往的街道,在售的食品毫无防尘遮盖。而有的商家在销售无包装即食的食品时,并未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有时为了招揽生意,还任凭顾客直接用手去挑拣或试吃,卫生状况及新鲜程度令人担忧。
“这些散装的干果、油炸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外包装什么信息也没有,我怎么知道有没有过期啊?”在两广市场某食品销售店,前来采购年货的市民何慧英向店主反映到。但店主只是简单回复一句“这些都是新进的货,应该是新鲜的”,却说不出产品的具体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在新兴市场,一些经营者用手推车把家庭自制的年糕、粽子及油炸食品推到市场周边销售,但此类年货食品同样没有规范的外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标签更是无处可寻,消费者很难知晓食品的新鲜程度及质量情况。
在市区几家大型超市,散装年货的销售虽然相对更为规范一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在河西某大型超市里,一些直接入口的葡萄干、话梅、鱿鱼丝等食品并没有按规定装在带盖容器里销售,而是完全敞露铺放在货架上“任君挑选”。此外,由于散装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信息大多印制在出厂时的大包装上,而超市在售的散装食品小包装上几乎找不到生产信息,由于每隔一段时间货品的补充,一些过期的散装食品很有可能混在新鲜的食品里继续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