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孔妮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进社区、进广场、进家庭,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不少市民更是从台下自信地走上舞台,成为了繁荣梧州文化的主角,《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市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我市将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抓好市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体育中心、文化大厦、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在谈到近年来梧州市的文化发展时,市政协委员、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潘康进深有体会,他表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那么就谈不上什么文化品位。如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大厦已经相继投入建设,这些设施的建成将为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今后梧州还要关注农村文化的建设,不仅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场地,同时也要善于挖掘农民文艺人才,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和空间。”潘康进建议。就像今年的“春晚”上,从旭日阳刚等农民工的精彩演绎不难看出,他们的表演并不逊色于其他的大明星。梧州近年来也加大了农村的文化建设力度,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成,这也是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舞台。
潘康进还建议,梧州要进一步加大对牛娘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另外,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演艺娱乐、多媒体影视制作等方式,创作和制作一些文化旅游剧目,介绍梧州的文化和特色景点,将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成功地推广梧州,同时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重点规划建设梧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苍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来自文化界的市政协委员何志强认为,这两个项目重在“文化创意”四个字上,因此有关部门可以考虑通过这些项目,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产物,形成文化产业链带。
何志强举例说,例如像奥运吉祥物“福娃”,最初是一个创意理念,后来通过这个创意理念,制成了动漫剧目、纪念品、服装、装饰等一系列与“福娃”相关的文化产物,在成功推广文化创意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何志强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的建设,要注重引进相关的人才,通过人才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才能更好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