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宁)昨日,本报刊发的关于市区500辆出租车将统一安装车载系统、规范出租车市场的报道,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在走访中,受访市民及出租车司机对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的举措都表示欢迎,但更多人对举措是否能长期持续开展下去,并真正取得实效,表示担忧和期待。
出租车司机:希望长期开展下去
2月17日,在金晖车站两个出入口都有不少司机,招呼走出车站的市民搭车。除了出租车司机外,还夹着不少“三轮车”和“摩的”司机。面对惨淡的生意,不少出租车司机愁眉苦脸。
安捷联运出租车公司司机谢世文对整顿出租车市场持支持态度。他说,不少市民投诉出租车不打表,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首先是起步价偏低,从2006年起,我市出租车起步价从原来的5元(2公里以内起跳)调整至3.5元(1公里起跳),超出1公里的按1.7元跳表,起步价处于全区最低水平,但油价却从2006年每升4元涨到现在7元,希望物价部门尽快调整出租车的起步价。其次,市内“黑面的”、“三轮车”、“摩的”等抢生意,它们除了油费外,不用缴纳其他费用,而出租车需要缴纳管理费、税、保险等。出租车的经营成本比它们高很多,生意却未必有它们好。
“希望这次规范出租车市场的举措,能够长期开展下去,维护好出租车的营运市场。”金晖出租车公司曾师傅说,近年三轮车数量增长迅速,出台限制区不让三轮车进入是一个好办法。
与此同时,一些出租车司机则担忧,车载系统有使用寿命,如果出现损害,由谁维修是个问题。如果让出租车车主承担,又会加重车主负担。
市民:从出租车司机素质抓起
不少梧州市民担心出租车宰客,喜欢“讲价”后才上车,并形成习惯。昨天,在金晖车站门前,记者发现绝大部分市民都是谈好价格后才上车的。
从柳州到梧州工作的陈怡告诉记者,全广西出租车不打表的情况恐怕只有在梧州才能看到,我不喜欢与出租车司机讲价,每次用普通话去问出租车价格,感觉都会被诈,心里非常不爽。如果能规范出租车不打表的情况,即使把现在的起步价与区内其他城市持平,还是可以接受的。
刚从外地过年回到梧州的孙小姐也深有感触。她说,外地很多地方都通过车载摄像头监控司机的行为,如果出现拒载、不打表、兜客等情况,就有记录可查。如果遇上前方堵车,还会提前告知乘客,绕道便可到达,但价格会更高。在经过乘客同意后,才能绕道。希望梧州也能实行这样的政策,从出租车司机素质抓起,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