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刚过,市工业园区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做起了同一件工作:招工。企业主动招工动作频频,政府协助招工举措多多,一场没有硝烟的“招工战役”正在悄然打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园区企业用工普遍都存在缺口,但尤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制衣、皮具等类型企业缺口最大。而这些用工量大、缺口也大的企业,为了能吸引更多求职者的青睐,纷纷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然而,只有少数一些出手快、工资高的企业,才真正在这场“招工战役”中赢得先机。而多数企业在转战各地多场招聘会后,仍缓解不了缺工的紧张局面。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一些园区企业表示会提高工资改善待遇来吸引工人,但所提幅度并不大,且“最高工资可达多少”的承诺,显然引不起大多数人的兴趣,更多人关心的是“平均工资可达多少”的待遇。大概这才是园区企业招工“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
用工缺口达六千多人
春节过后,梧州市不少企业开始大量招收工人。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劳动保障服务就业中心表示,园区内用工形势不容乐观,数十家企业目前用工18000多人,尚缺6000多人, 缺口达30%以上。
园区企业中又数服装、玩具行业用工缺口最大,其中梧州春燕纺织公司需用工约1000人,目前缺工500人;梧州溢盛玩具公司需用工1100余人目前缺600人;梧州互益纺织公司需用工1100余人缺800人;梧州明利制衣厂、环宇纺织公司、中镇皮具等企业分别缺人300以上。
园区缺工企业中,互益纺织公司工人缺口最大,缺织机工、缝盘工、挑撞工共800人。“少了原料靠库存还能扛一阵,没了人就实在撑不下去了。”互益公司总经理胡彬说:“今年我们生产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的衣服,原计划上马一条后整工序,因缺工至今不敢上。”
提工资成招工主要法宝
春节后,互益纺织公司先后到苍梧县大坡镇、广平镇、融水镇招工,结果只招到10来名工人。胡彬的评价却甚高:“收获很大了!”看到记者愕然的眼光,胡斌解释说,今年的形势比往年严峻。前两天他从外地驱车回梧州,看到路上许多挂着浙江、福建车牌的大巴,正空车往广东、广西方向行驶。这是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这是浙江、福建到广西、云南招工专程来的。
面对着东部发达地区浩大的“招工阵势”,工业园区企业提高工资,改善民工待遇,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招工的主要“法宝”。中镇皮具公司总经理陈勇华说:“现在园区里一般工人的工资都在1250元以上了。”
记者了解到,互益公司的织机工平均工资更是达到1500多元,最高的可以领到3900多元。即使如此,工人们还是不买账,目前厂里只有260多名工人。
尽管工业园区管委会也积极介入,帮助企业度过用工难关,但收效并不明显。2月14日,他们率领一批大型企业带着3200个工作岗位到来宾市金秀县桐木镇招工,当日订下用工意向书200多份。园区劳动保障服务就业中心副主任李振林说:这种送岗位上门活动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密集进行。
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效果好
在“民工荒”中,有的企业日子并不难过。宝嘉制衣公司行政经理黄锦妮表示:“我们公司不存在招工难。”这家园区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生产阿迪达斯运动服,公司3月份上马新的生产线,需要扩招1500人,而目前每天有一百多工人到厂内求职。
宝嘉制衣公司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他们待遇比较高,据了解宝嘉公司的普工的平均工资达到了2000元,几乎是园区最高。同时,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好。
而黄锦妮则认为是公司的策略正确。春节前,宝嘉公司派出了大量工作员到梧封一级公路思扶收费站、金晖汽车站、火车站等返乡民工集中的地点派发招工宣传单。年初三,当人们还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时,宝嘉公司已经派人驱车深入苍梧县、藤县招工。黄锦妮说:“苍梧县、藤县几乎每一个镇的每一条行政村、甚至自然村,我们都去了。做到了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共向村民们派发出2万只环保袋、2万只饮水杯,上面附着我们的招工宣传单,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