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罗丽思 实习生 陆燕)“订单式培训”,即由用工企业提供就业信息,包括所需工种、人数、薪金和技能要求等,培训机构再根据“订单”要求为企业度身培训所需技工,然后将这些劳动力输送给用工企业。在不少企业出现用工紧缺的当下,“订单式培训”能否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对“订单式培训”的做法表示支持,却因各种原因未能与培训机构进行有效对接;而培训机构也在开展“订单式培训”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看法,其中,更有部分培训学校暂不考虑开展订单培训。
校企未能有效对接
“我们很早便有订单培训的想法,这样不但能节省企业培训新人的时间,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更能招收到合适的人才。”苍梧圣绿化工工贸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卿垂长认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上,他们却遇到了困难:“我们是化工企业,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强,但在梧州本地,却没找到合适的专业培训学校进行对接。”
采访中,大部分用工企业,特别是对技术型人才需求旺盛的企业均对“订单式培训”的做法表示认可,但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困难。
“对于急需熟练技工的企业来说,订单培训确实是有效解决用工缺口的途径之一。”中镇皮具公司人事部组长康婵表示。据了解,目前中镇皮具公司计划招工1500人,已招收近400人,离计划人数尚有一段距离。“我们已将订单培训列入计划当中,但尚未真正执行。”康婵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公司希望依靠订单培训能减轻用人压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要找到合适的培训学校并不容易,“订单培训同样存在竞争,所提供的条件更具备优势的企业,能更好地吸引培训机构。”
记者调查发现,培训资金上未达成共识、学校提出的培训条件不适应企业需求以及欠缺指导性的职业培训竞争环境,均是双方在对接上出现脱节的原因。
因此不少企业人士认为,要真正发挥订单培训的作用,企业与学校要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订单培训主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不意味着由市场进行操控主导,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就各企业用工实际,适当发放培训人员指标,从中促进两者的平衡。”康婵表示。
培训学校看法不一
而作为“订单式培训”的对接方——培训机构则对此有不同观点。
据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莫炎坚介绍,目前该学校主要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办学,开设以技术类为主的课程,辅以职业规划、文化等公共基础课程,所培训的学生,大部分输送到本地工业园区及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企业。“2009年,我们与一家科技公司联合招生100多名,每个星期,学生分别在企业上班4天,在学校上课2天,以此进行职业培训。”
虽然订单办学所培养的人才比社会招聘更适应企业的需求,但莫炎坚认为,订单办学仍有待改进:“我们希望企业能在技术、资金以及设备上提供支持与帮助。”他表示,订单办学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培训课程,作为培训机构,他更希望企业能参与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同时提供技术过硬的技术师傅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指导,这能更有效地促进两者的对接。
此外,一些曾开展订单培训的学校却表示,暂不考虑开展订单办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不愿意到这些企业中去。”市第二职业中学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乡学生的就业意识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使其在对待订单办学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城市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一技之长,并不担心日后的工作,而农村的学生则出于家庭、自身等各种原因,选择提前进入企业工作。”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部分企业所提供的待遇偏低以及一些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培训等一些不健康因素也使得订单办学适得其反,“不可否认,‘订单式培训’是进一步密切企业、学校和求职者三方关系的良好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如果有好的企业进行规范对接,我们是支持订单办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