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宁)“我市应该学习桂林和北海等旅游城市,保留和规范人力三轮车,这为来梧州市游玩的游客提供观光、游览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梧州骑楼城这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AAAA级景区。”梧州安捷联运公司经理、市非机动车服务站站长林汉瑞认为,应该对人力三轮车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三轮车曾有过规范管理
梧州市区人力三轮车存在已有一定历史,过去一段时间是不少市民的代步工具,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市民就业问题。这些三轮车采取挂靠的方式挂靠在梧州市非机动车服务站。最初几年,在有关部门管理下,人力三轮车具有良好的运营环境。随着非法三轮车的大量出现和管理缺位,人力三轮车渐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在市非机动车服务站成立之前,人力三轮车由交警部门管理。1998年市非机动车服务站成立后,管理权划归市非机动车服务站。”据梧州安捷联运公司经理、市非机动车服务站站长林汉瑞介绍,当时市区的人力三轮车达到365辆,1998年初经过抽签留下100辆。后来,有部分困难群众申请,市内再次发放了54张人力三轮车营运资格证。此后,从1999年起,我市再没增加一张合法的人力三轮车营运资格证。
据了解,管理权划归市非机动车服务站后,每辆人力三轮车每月需要交纳的费用为15元停泊费、8元运管费、10元工商管理费、12.8元税费和15元市非机动车服务站管理费,共计60.8元。人力三轮车都有统一的牌照、工商管理证和上岗证,上岗证有车主的照片,除了车主本人外,就连家属也不能驾驶人力三轮车营运。人力三轮车须每年年审一次,车上不能加动力装置,否则取消营运资格。
“2002年的时候,我们做过调查,人力三轮车司机每月收入在600至1000元之间,在当时解决了困难职工生计问题。”安捷联运公司车队长、市非机动车服务站副站长李健雄说,后来,由于停泊费、运管费和工商管理费等费用相继取消,市非机动车服务站对人力三轮车的管理费从2003年起就很难再收取。
除了有关部门放松管理外,对人力三轮车冲击最大的还要数残疾人车和非法三轮车出现。林汉瑞说,从2002年起,市内有不少残疾人车辆和非法三轮车参与营运。2005年,市非机动车服务站曾经向市政府打报告希望进行整治。当年,交警部门开展查处非法营运三轮车行动,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残疾人车辆和非法三轮车又出现在市面上,而且只要交警不采取集中行动,非法车辆就出来营运。如今已发展到不少非残疾人也驾驶残疾人车辆营运,数量远远超过了人力三轮车的数量。
“很多非法改装动力的三轮车采用的是自行车的刹车装置,根本无法控制机动三轮车的动力惯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李健雄说,看到非法三轮车不用缴纳管理费用,人力三轮车车主也都不再到市非机动车服务站年检。
呼吁整顿非法营运三轮车
“据我们了解,原来不少拿到营运资格证的人力三轮车车主仍在坚持营运。” 林汉瑞说,2008年,全市要求加强人力三轮车管理,共有130多辆人力三轮车到市非机动车服务站登记,这是我市最近一次对人力三轮车进行登记管理。
林汉瑞认为,人力三轮车存在了这么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不少市民仍是通过三轮车出行,河东不少小巷运货进出,还得通过三轮车。不少人力三轮车车主期待整顿非法营运的三轮车。
“我市应该学习桂林和北海等旅游城市,规范人力三轮车的行为,而不是一刀切的禁行,这为来梧游玩的游客提供观光、游览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梧州骑楼城这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AAAA级景区。”林汉瑞认为,规范人力三轮车管理首先要统一人力三轮车外观,由市非机动车服务站统一回收车辆所有权,改装后再租赁给困难职工,使人力三轮车管理更规范。
李健雄则建议,目前三轮车没有购买任何保险,乘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规范人力三轮车的管理,还要让三轮车车主购买相应的保险,并加强对三轮车车主的安全培训,挺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