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近日,市民吴晓明发现自己新买的手机每拨通一个电话,就自动发出一条短信。一个月下来,话费多了十多元。梧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平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简称公消科)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之前,应向经营者了解清楚手机各项内置的程序,确保不会因个人误操作而产生高额话费。
山寨手机“吸费陷阱”多
据悉,吴晓明购买了一款山寨手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吴晓明发现,自己的通话次数和时间都与以往持平,但话费却有增无减。吴晓明随后到手机运营商的营业厅打印了换新手机以来的话费清单,清单上显示,吴晓明每拨通一个电话,就会发送一条信息。吴晓明向营业厅客服人员咨询后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手机可能内置了一款自动发送短信的软件,在用手机拨打电话的同时会自动发送短信。吴晓明低价购机,却话费激增,感到“有点亏”。
近年来,山寨机款式新颖,功能多,价钱便宜而广受消费者欢迎。但是,记者发现,山寨手机“吸费陷阱”众多,消费者防不胜防。低端的山寨机往往设置了一些游戏、图片、音乐等服务,消费者一不留神错按某个按键就会产生流量费。而部分山寨手机的操作程序中内置了极易激活的“吸费程序”,又因为其扣取的数额一般不大,消费者在缴纳话费的时候,很难发现消费额度发生变化。
工商部门:
要求销售者做操作提醒
如何有效防范山寨手机的“吸费陷阱”?
3月5日,记者在中国移动通信新兴服务厅了解到,市民在不用手机或将手机放置在裤袋或包中的时候,可以锁定手机键盘,就不会因错点按键而产生收费。此外,市民关闭手机上网功能,取消梦网服务,就能在手机产生流量费之前,收到是否开启网络服务的提醒信息。最后,不要随便打开短信或彩信中的网址链接。
太阳广场附近的如意手机维修店负责人则表示,对付山寨手机的“吸费陷阱”,市民可通过重装手机操作系统,或将内置的收费软件删除。
市工商局公消科负责人则表示,山寨手机内置的收费程序因个人误操作而产生高额话费,并不是由于手机质量问题造成,因而权责不明确。此外,山寨手机的制造商通常是小作坊,因而存在查处难度。但该名负责人表示,若接到消费者此类投诉,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核查被举报商家的进货渠道。
该名负责人同时建议,市民购买手机时,应到营业证照齐全的店铺,保留购物凭证以便日后维权。此外,市民可向销售者咨询清楚手机内置的各种程序,要求销售者做出操作提醒,以避免由于个人的误操作而掉入手机的“吸费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