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燕 通讯员 蔡远宁)今年,龙圩区以龙圩镇为试点,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奖罚机制,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步上新台阶。
在龙圩镇四合村新三组,许多农户门前都挂有“门前三包”责任牌,牌上标明责任人、监督人、责任目标等。“把监督权转移到村民,通过从以往的‘被人管’逐步转变为‘自己管’,提高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龙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村民居住分散、清洁区域较大、集中整治较难等问题,四合村村干部以“属地划分、网格管理、分级负责、层层监督”为原则,设行政村为一级网格,包片领导为责任人,负责全村清洁工作;村民小组为二级网格,村民小组长为责任人,负责将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分片划区落实到各农户。
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以来,新三组在村道两旁和村里空闲地,种植桂花、黄金叶等树木180多株,村民自发在房前屋后种植绿化苗木和果树135株;清理水圳200米,清理河道200多米;加宽、硬化村道800多米,硬化场地300多平方米。
目前,龙圩区中心城区和乡镇责任分区分片已逐步铺开。为确保乡村建设工作长效化开展,该区还制定了奖励办法,财政安排预算资金50万元用于奖励乡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先进村屯奖励10个行政村,每村奖励价值3500元的肉猪一头;先进带头人奖励100人,每人奖励500元;先进农户奖励1000户,每户奖励价值300元的农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