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车企“向上”布局 多家车企涉足低空经济领域 2025年06月27日

群众在深圳举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红旗汽车展台观看“天辇1号”飞行汽车(2025年5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0公里的路程开车需要1小时,坐飞行汽车可能只需要20分钟——飞行汽车正逐渐成为现实。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面对这万亿级的市场,中国各大车企“芳心大动”,纷纷转型新赛道。

由于产业链存在一定重合,且部分核心技术可复用,车企布局飞行汽车产业具备独特优势。目前,多家车企已完成产品研发,进入试飞阶段。

多款飞行汽车进入试飞阶段

6月12日,广汽集团首款量产飞行汽车高域AirCab全球首发并正式开启预订,官方指导价不超过168万元。

这辆飞行汽车长啥样?据悉,AirCab是多旋翼飞行汽车,采用上下分离式陆空构型,上半部分是飞行器,下半部分是汽车,能在地上跑也能在天上飞。平时可以像普通汽车一样智能驾驶,需要时一键切换飞行模式,适合短途通勤或空中观光。

除了上下分离式,还有两分体构型。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分为陆行体与飞行体两个部分。其中,陆行体为4—5人座舱,搭载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可为飞行体进行补能;飞行体部分则为纯电动有人驾驶飞行器,可实现垂直起降和低空飞行。可以说这既是一辆后备舱能装下“飞机”的汽车,也是一架能塞进汽车后备舱的“飞机”。

这些飞行汽车都属于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目前国内外各大车企研制飞行汽车的主流产品方向。

车企为啥选择这一产品形态?eVTOL在城市空中出行方面潜力较大。专家分析,一方面,这类产品不需要超长的机场跑道,使用垂直起降场即可起飞;相较于城市地面交通出行时间更短,通勤效率更高。另一方面,eVTOL用电池、电机、旋翼取代燃油箱、发动机、螺旋桨,同时采用具备了安全冗余的分布式动力系统、自动避障、自主驾驶、应急恢复等技术,因而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这类产品的整体成本相对更低,不仅能够适用于旅游观光、物流配送,也可用于应急救援等场景。

目前,多家车企的飞行汽车已经进入试飞阶段。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竣工,在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吉利的沃飞长空将进入载人飞行试验阶段,预计在2026年完成型号合格证取证。奇瑞的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目前已成功试飞。长安汽车布局飞行汽车的方式是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

车企纷纷布局低空赛道,看中的是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预计,随着中国主要大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和地面飞行服务设施基本建成,eVTOL也将加速商业化,市场价格将逐渐降低。到2030年,中国eVTOL市场保有量有望突破10万架。

城际出行有需求

转型新赛道,车企底气何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表示,新能源低空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二者在研发体系、制造工艺、应用场景等方面双向赋能,为推进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

目前,全球主流eVTOL制造商的载人飞行器几乎都瞄准了城市或城际间载货、载人的空中出行需求。

小鹏汇天有关负责人表示,低空飞行将率先从“限定场景”开始,如远离城市的郊区、山川峡谷湖泊等壮丽景区、专业的飞行营地等;逐步过渡到“典型场景”应用,如城际交通、城市与机场、火车站之间的交通等;最终才会真正实现门到门、端到端的“城市3D立体交通”。

普通消费者好奇,啥时候能坐上飞行汽车?据了解,尽管目前全球已有多款飞行汽车面世,但这些产品要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