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蓝婷 通讯员 温玉静
平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苍容高速公路各标段水稳层铺设阶段与沥青摊铺顺利进行,预计今年年底通车;南珠高铁玉岑段无砟轨道施工启动;赤水港上半年三大核心业务指标刷新历史记录……俯瞰梧州大地,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公路不断延伸,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全力打造亿吨西江枢纽港,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交通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8月19日,柳梧铁路站前6标和平隧道顺利贯通,为年内柳梧铁路实现全线隧道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柳梧铁路站前6标已贯通6座隧道、预制完成1025片T梁、架设完成17座桥,现正紧锣密鼓地推进T梁预制和架设等施工任务,全力冲刺年内实现站前6标全线贯通目标,为后续铺轨作业创造条件。”中建铁投集团柳梧铁路站前6标项目部项目副书记介绍道。
今年以来,柳梧铁路全体建设者用实干拼搏持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柳梧铁路项目梧州段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工程投资71.87亿元,占梧州段总投资99.01亿元的72.59%,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均已完成九成以上,站房工程、站后“四电”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
柳梧铁路的建设速度,是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总结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实施成效,加快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系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推动《梧州市落实〈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并加快落地见效。
同时,市交通运输部门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多措并举破解项目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用地、征拆等瓶颈难题。贵港至岑溪公路先行用地获得批复、梧州南绕城线(题甫至六坊段)公路、藤县濛江至平南丹竹公路建设用地获得批复、梧州港大利口作业区7号8号泊位工程获得岸线批复,塘源作业区一期工程、平浪作业区工程等一批港口码头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1至7月,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0.8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9.9%,为全市经济扩投资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今年,我市致力于打造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的亿吨级西江枢纽港,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推动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港口互联互通与航线拓展方面,我市正式实施《梧州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培育工作措施(试行)》,巩固五定班轮航线培育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市成功开通经粤港澳大湾区出口至越南等地的8条外贸航线,同时推动梧州市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正式落地,开拓梧州口岸港航物流新通道。
为深化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我市积极协调落实8个直通港澳货运车辆指标,通过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实现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新突破”。
此外,我市在成本优化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争取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最大力度优惠,协调降低特定路段的高速通行费用,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推广,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7000万元。
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我市聚焦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用好用足政策红利,通过设备更新、绿色转型、智慧升级等举措,持续为交通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设备更新迭代优化结构。全市扎实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完成143辆老旧营运货车的审核公示,有序推进116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配套动力电池更新,同时完成29艘老旧营运船舶的更新替换。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全市大力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工具,在营新能源公交车达867辆,占在营公交车总数的96%;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2014辆,占比达85%;在营纯LNG(液化天然气)燃料船舶4艘,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预计年内将再新建超12艘;拥有岸电基础设施17套,为绿色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智慧化升级跑出“加速度”。全市全面推进营运车辆智能安防设施换装,已完成1723套智能安防设备安装,换装进度保持全区前列。在智慧港口建设上,我市加快推进梧州港物流综合信息“一站式”平台建设,创新开发货车进城小程序,实现货车临时通行证线上申办全流程电子化,将原线下2至3天的审批周期压缩至2小时,有效实现道路畅通与管理效能提升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