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红石榴”擦亮“梧优服务”民生底色 我市政务服务从“心”出发见成效 2025年08月25日

本报讯(记者 姚蓝婷 通讯员 刘钊夏 陈永金)“以前办理电网项目核准和环评要两头跑、反复递材料,现在一次申请、全程无忧,效率提升不少。”梧州供电局110千伏大塘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感慨道。

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开设“红石榴”政务服务站并组建14支“红石榴”服务队,聚焦项目落地、涉企经营、民生关切三大领域,靶向破解审批堵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抱团式、集成式服务,以有形有效的举措让政务服务可感可及、温暖人心。

“三式”工作法办事更省心

“‘红石榴’服务很给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也坚定了我们在梧州发展的信心。”近日,万秀区养护院项目负责人高先生在“红石榴”服务队的全程指导下,以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办理模式顺利完成报建,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3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53.8%。

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市优化推出的“三式”工作法,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省力。

“伙伴式”跟踪护航。我市为30个市级重点项目逐一配备“红石榴项目管家”,从立项到开工全流程跟踪,提前梳理审批节点、预判潜在问题并研究解决措施,推动项目“加速跑”。

“菜单式”集成办理。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承诺制直接落地和“2+X”窗口改革,我市将企业开办、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一串事”整合为“一件事”,实现“一套材料共享、一窗综合受理、一个系统并联审批、一口联合出件”,社会投资低风险等7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达到全区先进水平。

“兜底式”解难纾困。我市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通“红石榴”绿色通道,集中受理企业群众不会办、办不成的特殊疑难业务,今年以来已解决疑难件31件,兜牢民生服务底线。

拓展新场景政民心连心

“体检完就能办好渔业船员证书,十分方便。”渔民何女士在梧州民族医院“红石榴”服务点提交材料后,马上拿到了新的渔业船员证书。这是“红石榴”服务场景拓展的生动缩影。

我市以场景化思维延伸服务触角,让政务服务更贴民心、更接地气。线下,根据工作需要在项目和企业现场、村(社区)、医院等一线设立“红石榴”服务点,提供从受理到办结的“一条龙”政务服务;线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少数民族语言咨询、视频帮办、材料预审、双语解说办事指南等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受理业务占比达95%。

与此同时,结合“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我市建立动态响应反馈机制,今年以来已根据反馈优化审批环节9处,形成“问题收集—整改落实—满意度跟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