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电话亭曾经是这个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像一个个镶着钢塑外壳的色彩斑斓的雨伞,错落有致地伫立在城市的各条街道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它们都曾一如既往地为有需要者,连接并维系着遥远的另一端。
但这几年,随着移动电话的广泛普及,街头上的这些公用电话亭逐渐被大家遗弃了:有临近商家把它变成临时厨房,熏得乌烟瘴气;有流浪汉把它当夜壶,染上浓浓的尿骚味;有缺德者把它当广告栏,贴满了牛皮癣……曾经的风景线变成了一道道让人深深惋惜的“城市伤疤”。
于是有人提出,不如把这些公用电话亭都拆了,免得在街头“丢人现眼”;也有人说,拆不得,万一在街头遇到急事手机又没电,还可以在电话亭拨打应急电话;又有人说,公用电话亭是城市功能的一种体现,有总比没有好。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那么,街头公用电话亭,是该拆,该留,还是该升级改造?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现状调查:街头难觅完好公用电话亭
几年前,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尚未普及时,街头公用电话亭的设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通讯联系,成为了体现城市形象及城市功能的重要公共设施。然而,随着通讯行业的迅速发展,移动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街头大部分公用电话亭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它们遭人为破坏的程度也日益严重和频繁,许多公用电话亭已经伤痕累累,有些甚至已无法再使用。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主要街道,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公用电话亭是完整无损的,它们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新兴一路、新兴二路、富民路路段,记者随机查看了12座电话亭,发现所有的电话亭都不同程度受损。办证号码、招生信息、小广告等“牛皮癣”充斥其间,把公用电话亭画成了大花脸,极大影响了城市形象。部分电话亭的钢塑外罩或顶部被砸坏,破损处棱角分明,一不小心就会刺伤手。部分电话亭听筒被扭损严重或者被拆掉,电话线无力地垂向地下,似乎在申诉着什么……
记者作了一番统计:这些路段共有12座电话亭,其中有6台电话机无法正常通话,其余6座中可以正常使用,但不是外壳破损,就是满身牛皮癣,极不美观。在五坊路至九坊路路段,4座公用电话亭中有3座没有信号。钱鉴路上,4座电话亭同样有2座接收不到信号,1座电话亭中的通话设备已经被拆除,剩余一个满是蜘蛛网和灰尘的外壳。在骑楼城景区内,位于大南路一个十字路口的2座电话亭,其中1座已经无法拨出,另1座虽然可以正常使用,但稍微靠近就可以闻到一阵尿骚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