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梁萍) 我市开展建筑工地及泥头车专项整治以来,我市出台了多项办法和措施来治理泥头车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工地规范管理。但是,记者近期走访发现,泥头车带泥上路、扬尘撒漏等问题反弹较为严重,部分整治措施在落实中被大打折扣。有关部门表示,相关科学整治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近日,记者走访红岭、西堤等地段多个土方和建筑垃圾运输量较大的项目建筑工地,看到上路运行的泥头车车厢两侧大都安装了简易防漏挡板,但并未按照新的要求采用全密闭方式运输,一些装运量较大的车辆砂土渣石撒漏现象依然存在。大部分建筑工地的出口处已配备洗车台和过滤池,甚至还安装了高压喷洗系统,但记者看到有的喷洗设备根本就没有开启,多数运输车辆仍然是在没有经过冲洗的情况下驶出工地,车轮上的泥土渣滓沿路掉落,扬尘情况较为突出。有工地施工人员说,给泥头车加装全密闭设施,还要给车辆进行冲洗喷淋,要花费大量的设施费、水费和人工费等,施工单位肯定是能不落实就不落实,能省就省、能拖就拖,监管部门来了就应付一下。
市住建委建管科有关负责人说,泥头车带泥上路、扬尘撒漏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市容环境,整治相关问题建设方和施工单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开展建筑工地及泥头车专项整治以来,我市要求建筑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工地出入口、安全防护,落实和完善硬化路、缓冲带、过滤池、洗车台等保洁设施,并督促施工企业按时段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加大查处泥头车超高超载、扬尘撒漏等违规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泥头车出入工地以及路面运输的源头管理。不过,由于施工单位违法成本较低、有关部门监控力度不够、建筑工地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部分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或者效果不突出,建筑工地及泥头车违法违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根治。
市建筑工地及泥头车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筑工地及泥头车违法违规问题是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整治工作需要多管齐下,在继续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科学整治措施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我市正在进一步落实和规范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措施的办法,要求施工方缴纳工程总造价2.5%—3%的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措施费,并将其与工地及泥头车违法违规行为挂钩,工地不按要求落实相关保洁措施或被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安全生产措施费将不予返还,而被强制用作工地和城市受污染路段的清扫和保洁工作。我市已在计划落实专业保洁公司对道路撒漏的泥土进行全天候保洁。另一方面,我市还在加快要求和推进全市建筑工地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促进系统加快发挥作用,将其作为整治工作的科学依据,让施工方赖无可赖。
据介绍,近期联席办将组织市住建、市政和园林管理、公安交警、各城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组成巡查小组,加强对建筑工地的蹲点值守和不定时巡查,重点针对不按指定路线及指定时间运输、超载、超速、带泥上路、有泥土撒漏的车辆,严格实行处罚,保持对建筑工地及泥头车违法违规行为整治的高压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