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林丽芳)近日来,本报对新兴一路、新兴二路交通乱象进行连续报道后,市民对乱象整治积极进言献策。对于专家建议铲除绿化带,将原来的4车道扩至6车道的建议,引起了市民的热烈讨论。市住建委认为,在短时间内,铲除绿化带拓宽机动车道的做法不现实。
网友热议铲除绿化带
本报曾经报道中国民主建国会梧州市副主委、市政协农委副主任谭镇球关于整治新兴一路乱象的提议。他认为,设置红绿灯的最佳车道为6车道,而新兴一路只有4车道,应该缩小人行道,去掉绿化分隔带,扩成6车道。否则,四车道的马路就应该取消红绿灯。因为红绿灯设置太多,会造成交通流量延缓,人为让交通拥堵起来。
这个提议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网民认为,就是因为道路拥堵,更有设置红绿灯的需要,没了交通灯,行人更加肆无忌惮乱穿马路了。交通灯撤销虽然提高了机动车通过的速度,但是老人小孩今后将更加难以安全过马路。
对于铲除绿化带增加车道的可行性,不少市民也表示质疑。绿化带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具有隔离作用,是城市绿化景观需要。另外,还可以阻挡快车道和慢车道间的灰尘扩散。在环境保护方面,首先是增加了绿化覆盖率;其次低矮灌木和一些乔木可以通过光和作用来净化空气,同时降低噪音。马路的绿化带不应该铲除。
但是,赞同铲除绿化带的市民则认为,由于梧州车辆越来越多,而马路拓宽的空间有限,只有将绿化带改为机动车道,才能缓解交通压力。
铲除绿化带方案已被否定
记者从住建委管线综合科了解到,在去年新兴一路设置红绿灯前,相关部门也提议将新兴一路的绿化带全部铲除,拓宽机动车道。当时来自北京的专家就如何缓解该路段的交通压力进行论证,专家认为铲除绿化带的办法不合理,同时也没有必要。经过专家的周密论证,最可行的办法是设置红绿灯。但由于红绿灯设置的位置和技术上的问题,近半年多来,新兴一路在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不可否认,太阳广场附近铲除绿化带,增加机动车道,确实解决了部分交通压力。然而,市住建委管线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个经验不能照搬应用到新兴一路整条道路的改造上,交通拥堵可以通过其他更加可行的方式来缓解,例如提高市民对交通安全的意识,交警方面加强交通疏导和管理。
在潘塘公园健身的市民李健认为,在暑假期间,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倡导文明出行受到市民关注,但是这只是一个宣传方面,更重要的是市民能改变原有的习惯,真正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不少网友认为,新兴一路交通拥堵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依法严格管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和司机相应罚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对摩托车逆行进行专项整治;提供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和设施,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等,这些都可以缓解新兴一路的交通压力,而不必大动干戈铲除绿化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