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生进行抗日示威流行。(梧州市档案局提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在广泛收集抗战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从今天开始推出《梧州人的抗战》专刊,全力展现梧州儿女冒着敌人炮火共赴国难,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深切缅怀抗战先烈。同时也希冀藉此激励梧州广大市民群众珍视和平,凝心聚力,实现“百年商埠”的辉煌复兴。
《梧州人的抗战》专刊务求忠于历史、还原历史。因此,我们既收录了抗战期间发生在梧州境内的史实资料,又征集采访了梧州籍爱国人士远涉他乡投身抗战的故事,以亲历、亲见、亲闻的形式,揭露日军在梧州犯下的滔天罪行,展现梧州人民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悲壮画面。
“一二·一九”抗日大示威
1935年,北平发生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消息传到梧州后,梧州各大中学校的学生纷纷响应,声援华北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此,梧州抗日救亡运动拉开序幕。
是年12月19日晨,广西大学、西大附中等校的学生,列队乘木船从三角嘴抵达梧州市区,直奔大较场参加抗日救亡示威活动。苍梧国中、梧州初中、梧州女中、复兴中学、梧州助产护士学校的学生也纷纷赶到大较场,有的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亦赶来参加活动。当时到会者达数千人,盛况空前。
会上,各校代表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通过了决议和通电,表达了梧州广大学生的严正立场和抗日救国的决心。会后,学生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高举“梧州学生声援华北十五大学示威游行”的横幅,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沿途成千上万群众围观游行活动,不少群众自动加入游行队伍。这次大游行震动了水都,充分显示出梧州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
“一二·一九”大游行,推动了梧州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会在梧州学生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广西大学、西大附中、苍梧国中等学生还在街头组织公演了《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并教导路人唱救亡歌曲、出版墙报、组织街头演讲,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学生们还深入到工厂、农村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工人和农民上街游行,声援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苍梧县委诞生
1935年9月,中共党员庞敦志奉命从上海回梧工作。是年10月,他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成立了共青团梧州支部。12月9日,北平学生救亡示威游行的消息传到梧州,梧州各界纷纷声援。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月,中共梧州支部成立后,首先牵头举行了鲁迅追悼大会,到会的有广西大学、梧州初中、梧州女中等校的学生1000多人,在梧的专家、学者也参加了追悼会。
1936年,随着梧州抗日救亡运动发展需要,11月,中共苍梧县委正式成立,书记为梁寂溪。在中共苍梧县委领导下,12月10日,梧州各大中学校在大较场举行“一二·九”周年纪念大会,到会4000多人,会后又举行了盛大的示威游行。
是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12月24日,在中共苍梧县委领导下,梧州人民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示威游行,由2000多名学生和市民组成的游行队伍,沿着大中路、竹安路前进,高呼“反对内战,共同抗日”的口号。当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进抵大中路口时,大批军警荷枪实弹挡住去路。游行队伍于是大声疾呼“枪口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军警慑于群众巨大的压力,悻悻地退走了,游行队伍随后沿着大中路继续前进。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梧州岌岌可危。在这危急的形势下,为适应工作需要,11月,中共苍梧县委改为中共苍梧中心县委,书记为陈鋆才,管辖梧州、苍梧、桂平、贺县等县市的党组织。中共苍梧县委的建立和发展,为建立梧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组织基础。
抗日救国组织遍地开花
在中共苍梧县委成立前后,各种群众救亡团体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就有宵征社、救国话剧社、民众唱歌团、文化服务社、战报社、孩子剧团、学生军等。
宵征社是出版指导抗日救国理论刊物的机构。1935年10月,出版《宵征》月刊,张其光任理事长。该刊得到杨东莼、邓初民、马哲民、夏征农、陈望道、徐悲鸿、黄宾虹等文艺界进步人士的大力支持。
民众唱歌团设在梧州女中。1936年10月10日晚上,该团在中山纪念堂首次公演。之后,这个唱歌团多次沿街演唱抗日救亡歌曲,还在大华戏院门前演出。这个唱歌团得到李济深支持,他一次就赠给唱歌团400本《叱咤风云集》。
文化生活服务社是由中共党员开设的书社,1936年8月开办,设在大中路。出售的书刊多从上海生活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上海杂志公司购进,主要有《大众哲学》、《妇女生活》、《子夜》、《救亡日报》、《新华日报》,还有《救国时报》(巴黎中文版)、斯大林的《论世界大势与中国》等外国书刊。
战报社是中共苍梧县委主办的出版机构,出版《战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和统战方针政策。《战报》每期发行数千份。
孩子剧团是由中共苍梧县委书记罗青松组织的抗日儿童团体,1938年4月4日成立,成员由各小学选送。
梧州救国话剧社成立于1936年6月23日,一直持续到1944年梧州沦陷前夕,这八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共苍梧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群众团体,人员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梧州救国话剧社成立后,于1936年7月3日和4日连续两天公演了《警号》、《最后关头》、《走私》、《SO》等反映抗日救亡题材的戏剧,深受梧州各界群众欢迎,场场满座。翌年8月,话剧社在中山纪念堂公演多幕剧《黑地狱》,轰动水都,梧州救国话剧社自此闻名桂东南。
为扩大宣传面,梧州救国话剧社除在梧州演出外,还常到苍梧、藤县、平南、岑溪、容县、贵县、桂平等地演出,以话剧唤起群众的爱国意识,动员群众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此外,梧州救国话剧社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话剧社的不少成员奔赴抗日前线,刘毅生、陈希贤等更先后到达延安,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
这些团体的建立和发展,使梧州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浪高于一浪。
学生军积极投身救亡活动
1939年4月20日下午5时30分,广西学生军二团一大队一中队从藤县乘拖渡抵达梧州,受到梧州各界代表欢迎。
学生军中队部设在南环路的世界书店,驻梧学生军分三队开展工作:一队留在市区,一队赴戎圩,一队赴夏郢各乡村。他们运用板报、演讲、歌曲、剧演、组织读书会等各种形式,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学生军进驻梧州市区后,当即到各个繁荣街道作演讲,并张贴墙报,大力宣传抗日思想,晚上还举行火把大巡行,沿途高唱抗日歌曲。5月28日,驻梧州学生军在三棵树鸳江乡公所操场举行军民联欢会。会后举行水上大游行。在桂江河面上,参加游行的大小轮船、花尾渡、舢板共计300多艘。船队从三棵树对开的河面出发,浩浩荡荡绕城东下,蜿蜒数里。船上的参加游行者达2000多人,他们高唱抗日歌曲,高呼抗日口号。游行时,汽笛齐鸣,鞭炮声声,夹岸观看的民众万头攒动,欢呼呐喊。一时抗日救国的气氛弥漫整个水都。
奔赴戎圩和夏郢的驻梧学生军,则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其中一队沿浔江到戎圩、大坡、新地、广平、藤县、濛江等地开展宣传工作;另一队则沿桂江到宦家湾、夏郢、东安、石桥、山心,以及广东封川等地。他们长途跋涉,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抗日,保卫家乡。
1939年6月16日,在学生军宣传组织下,梧州妇女救亡工作队成立。这个工作队在女学生军协助下,发动和组织尼姑、歌女、妓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使西竺园的尼姑自发为抗日献金,桂江上“中国大酒楼”的妓女上街义演筹款援助抗日前线,歌女在街上演出《铁蹄下的歌女》,赢得观众的共鸣。抗日救国,成为水都人民的共同心声。
民族革命同盟的
建立与发展
1936年9月,中共中央特派到广西做桂系统战工作的宣古渔(即宣侠父)、金城等人来梧,征得李济深同意,在梧州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梧州市委,主任是宣古渔,金城任组织部长,梧州人胡大愚任宣传部长,成员有30多人,办公地点设在同园酒家。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梧州市委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梧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宣古渔、金城等常与李宗仁、白崇禧联系,推动李、白抗日。为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和抗日统战方针政策,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梧州市委在梧州组建了广西民族战线社,该社设在大中路,出版有机关刊物《民族战线》(月刊)。这份刊物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先后发表过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等人撰写的主张联合抗日的论文、通电,有力地推动了梧州地区抗日救亡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梧州市委的影响下,1936年11月,梧州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和各界人士,发动了一次数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要求政府组织民众对日作战,收复失地。
“七七事变”后,梧州各行业工会均组织了抗日救国组织。梧州市举行了工人抗日救国大会,到会者达7000多人。是年8月12日,工人抗日救国会在大较场举行成立大会,会后示威游行,并发起捐款活动,号召每人至少捐一天工资,支持抗日救亡运动。许多学生、工人、农民、商人和市民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全民动员应对日机空袭
梧州是广西重要的口岸城市,自广州、香港沦陷后,日军不断对梧州进行空袭。为此,梧州动员民众,严阵以待。
1936年,“六一运动”后,梧州在城区周围要道修筑城防碉堡,先后在白云山顶、狮子山、谭公庙山脚、系龙洲山腰、西江两岸、三角嘴等地构筑钢筋水泥混凝土掩体或碉堡10余座。还在环市高山据点挖掘军事壕坑,防备日军空袭和进犯。
1937年9月,日机首次空袭梧州,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梧州各界实施总动员,梧州防空指挥部、梧州民众防空委员会、梧州防空救护队等防空机构先后成立,并大建防空洞。先后在北山、岗岭、河滨、云盖山、珠山等地建成防空洞26个,总长6000多米,面积达6600多平方米。
为更有效地预防日机侵袭,梧州设立了防空情报所,在梧州周边的德庆、高要、藤县、平南等地分别设有针对日机的监视站,并在白云山、榜山设监视哨,以梧州为中心形成防空网,发现日机便发出警报。当时,如果发现日机来袭,设在北山顶的警报器就会拉响,望火楼的大铜钟也会打响,同时望火楼和白云山顶挂出红球灯,工厂和轮船鸣笛。市民看见或听到警报信号,就迅速进入附近的防空洞。当日机临空,梧州民防部队即进入阵地,对入侵的日机射击。如1938年9月15日,8架日机飞临梧州上空,防空部队立即炮击,日机逃窜。1939年7月26日,18架日机冲入市区,又遭防空部队的密集炮火射击,日机不得不减少了对梧州的轰炸和破坏。
日机大轰炸下死伤惨重
1938年9月,日军侵占广东三水后,不断派飞机对梧州狂轰滥炸。到1944年,梧州先后遭日机轰炸达440多次,投下的炸弹、燃烧弹数以千计,约占日机侵袭广西所投弹药的四分之一。其中被轰炸规模较大的有河西工业区、蝶山校区、高旺机场,以及市区的大东路、九坊路、五坊路、大中路、阜民路等闹市。梧州虽有防空准备,但仍被炸成废墟,死伤惨重。
1938年7月26日,10多架日机疯狂轰炸思达医院一带,高地、学德、石鼓、云盖等街道及房屋几乎全被炸毁,伤亡百多人。9月17日,9架日机在市区大东路、竹安路、五坊路等地投下80多枚炸弹、燃烧弹,烧毁房屋商店300多座,造成死伤300多人,无家可归者达3000多人。
1943年9月4日,16架日机轰炸九坊路一带,逢源银号中弹倒塌,自来水管被砸断,自来水灌进地下室,在地下室避难的49人活活被淹死。这是日机对梧州轰炸中,在室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日军乘虚而入侵占梧州
1944年9月初,日军长驱直入,西江沿岸城镇先后失守。9月9日,梧州当局颁布紧急疏散命令,限三天内全城撤离。当时人心惶惶,国民党在梧州的警察大队、别动队、义勇队却借抗日名义,四处设关卡勒索钱财。如梧州警察大队在钱鉴三棵树设卡,疏散到夏郢的市民经三棵树要交“保护费”500元(国币,下同),商人要交2000元至5000元,每日所收的“保护费”达5万多元。9月15日,国民党的党、政、军机构全部撤出梧州,日军乘虚而入。
当时日军分三路侵梧:第一路,9月6日,日军23军104师团137联队的先遣队,从广东清远珠坑圩出发,经广宁、怀集、信都,从北迂回向梧州进犯。日军20日开进老义圩、大漓口,21日晚上占领白云山,22日进入市区,并占领河西三角嘴;第二路,9月9日,日军23军22旅团从广东开平出发,经新兴、云浮,25日进占梧州;第三路,9月9日,日军23军104师团主力由清远出发,经四会、肇庆、德庆西进,24日占领封川,28日进入梧州。9月26日,日军占领苍梧县全境。
日军占领梧州后,将其宪兵司令部设在西门口,司令官为深田大佐,参谋是深丈一少佐(原梧州岳阳堂老板),日军警备队长为多田大尉,密侦队由西村大尉、北村多南率领。日军还在梧州网罗了一批汉奸,于1944年10月在大中路成立“梧州维持会”,由汉奸杨江、刘功武等人充当头目。日军在梧州还发行日币,推行奴化教育,烧杀掳掠,梧州人民在铁蹄下过着苦难的日子。
日军在梧犯下滔天罪行
抗战以来,由于日机狂轰滥炸,加上日军的烧杀抢掠,造成梧州损失惨重。据统计,从1944年9月日军侵梧至1945年8月日军败退,梧州(含苍梧县,下同)累计损失就达11885万元。
梧州是广西工业发源地,但这些工业企业,在日军轰炸和侵占梧州期间几乎全部毁掉。河西工厂区多次遭受日机轰炸,被毁工厂达50多家。此外,梧州的邮政也为之中断,繁华的商埠一片萧条。
梧州当时有人口约10万,自日机轰炸和日军占领梧州后,人口大减。梧州当时的43个乡镇中有39个乡镇被破坏,户数由原来8万户锐减为3万户,民众被成批屠杀,如1945年8月15日日军败退时,就将日本宪兵司令部囚禁的36名爱国人士押到梧州女中操场进行屠杀。据1945年统计,日占期间,梧州军民被日军屠杀达32000多人,伤24000多人,因饥饿染病而死亡的有30000多人,大量人口无家可归流落街头。
1945年,日军垂死挣扎。日军梧州警备队队长多田大尉带队,在梧州全城戒严,大肆搜查,拉夫300多人,强奸妇女多人。是年5月,日军宪兵队,警备队、密侦队同时出动,再次进行大搜捕,抓走数十人,拉夫200多人,让许多市民家破人亡。8月,日军又搜捕了200多人,囚禁在宪兵队部,留居梧州的市民纷纷向外逃生。
梧州民众英勇反击
日本侵略者在梧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激起了梧州人民的愤怒,梧州人民纷纷与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44年9月21日,日军占领梧州,收买了一些汉奸地痞成立“梧州维持会”,由汉奸杨江等人把持。杨江依仗日军的势力,鱼肉乡里,梧州人民对其恨之入骨。1945年7月7日下午1时,梧州民众巧用炸弹将杨江炸死,消息传出,大快人心。
1944年10月5日,双桥村民30多人,截击日军。11月20日,又有80多名民众,对驻大漓口的日军进行袭击,日军仓皇撤退。在这些战斗中,梧州民众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并缴获了大批物资。
1945年8月8日,日军败退,又有140多名民众截击逃跑的日军,打死日军7人,击伤10多人,击沉米船一艘、货船多艘。
1944年至1945年,苍梧县新地、大坡、石桥、旺甫、夏郢等地的乡民,先后多次自发出击,参加者达4000多人,与日军血战20多次,击毙日军40多人,伤敌百多人,击沉日军船只近10艘,打死日军战马多匹,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把日军打得不敢下乡,只能龟缩在梧州城内。
激战两昼夜之后
梧州终于光复
1945年8月10日,日本被迫向苏、中、英、美四国提出要求投降。12日,中国第二方面军第13路军从柳州出发,经苍梧夏郢直扑梧州。13军进入梧州城郊后,将其军部设在夏郢德安,前线指挥所设在铜鼓山,与日军白云山阵地遥遥相望。中日两军相对,摆开了决战架势。
8月14日,13路军和别动队、广西警察大队兵分三路向日军阵地进攻:左路经铜鼓岭向白云山进攻;中路从天岭界经石人山、老鼠峡向榜山进攻;右路从吾亮地经白垢村向东兴进攻。苍梧县自卫队则踞守高旺飞机场一带。晚上,13路军用密集的炮火猛攻日军白云山阵地,摧毁了日军的主要防线。
15日下午,中日两军展开激战。是夜,中国军队左路冒雨以三梯队战术向白云山发起多次冲锋,迅速攻占了梧州制高点——白云山。日军丢盔弃甲,仓皇下山逃窜。中路的中国军队则紧密配合迅速攻占河西,日军走投无路,只好跳河逃跑。
15日午夜,国民党的别动队、便衣队、警察大队开进市区,攻击日军据点,外攻内应,巷战进入白热化。盘踞在思达医院的日军,连饭菜都来不及吃就逃跑了。
经过两昼夜的激战,日军终于战败向广州逃窜。16日上午6时,梧州光复。
(覃煜芳 陈金源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