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右一)向应聘者介绍招工企业的产品。何鎏摄
招工难压力下,企业招揽人才纷纷用上“秘密武器”,薪酬体系、员工福利、培训发展样样不少;各类求职者要求不同、心态各异,供求双方均难如愿
招工如“捕鱼” “撒网”看时机
记者 高云
体验对象:梧州市水蓝卡服装有限公司招聘考官
春节后,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的情况如期而至。2月24日,记者跟随梧州市水蓝卡服装有限公司,参加了在苍梧县举办的人才招聘会,当了一回招聘考官。在企业招工一线,记者切身体会到了招工难的压力,也近距离地观察了求职者的心态,并试图通过这种体验式的采访,对企业招工难的现状及原因作一些深入的调查。
据悉,梧州市水蓝卡服装有限公司位于苍梧县工业园区,主要经营服装加工和销售。今年,由于订单增多,生产扩大,该公司计划招收800名工人。其中,年前已招到300人,春节后有100多名工人已经正式报到。
企业招工不设上限越多越好
2月24日上午8时多,招聘会还没开始,趁工作人员还在布置会场时,记者来到部分企业招工摊位了解招工行情。
巡场一圈后发现,进场招工的企业招工人数从几人到一千人不等。其中,梧州市旺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仅招保安数名,梧州中镇皮具制品有限公司的平车工缺口为200多名,永隆(梧州)塑料五金电器有限公司欲招生产工人1000人。苍梧县瑞和电子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更直言,“我们招工人数不设上限,越多越好”。
“招到的工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但预计今天还是很难招得到”。现场不少招聘考官们都抱着这样的猜测。
当天参加招聘会的25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是从事加工制造业,平车工总缺口达1380名。“竞争确实很大”,水蓝卡公司的招聘考官车以婷说,这样的招聘会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宣传,一方面希望通过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吸引农民工,另一方面是传播招聘信息,他们就会一带一、一带几地找上门来。
“招工特大喜讯”、“顾家又上班,齐来八五班”,“银行出粮有力保障”……记者在招聘会上拿到了花花绿绿的企业招聘宣传单,企业纷纷编印响亮而醒目的口号,试图在招聘会上吸引更多求职者的注意。
厂区环境、员工活动的图片生动活泼,列出的薪酬体系、员工福利、培训发展等内容亦十分亮眼:“员工入职前三个月按当地保障工资保底”、“入厂三个月缴交三金”、“员工可享受32平方米四人宿舍,另设大量夫妻房”、“公司奖励全年优秀员工国内游一次”。不少求职者比照着企业的招聘宣传单,选着自己的“心水”单位,一些求职者表示,“工资有保障,业余生活丰富,挺让人心动的。”据了解,员工生日送礼物、每周一到二次免费电影播放等,都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招揽人才的“秘密武器”。
年轻求职者只求“不上夜班”
上午10时许,进场的求职者明显增多。一些求职者一边浏览企业介绍板上的信息,收集企业招聘宣传单,一边掏出纸笔将企业的名称和电话号码记下来,有的人则当场就跟企业“谈条件”。
打扮亮丽时髦的谢丽芳,说着一口流利的广东话,来到我们面前了解水蓝卡公司的工作情况。
“你们这里要上夜班吗?”
“肯定不用。”
“工作量大的时候,也能保证不开夜班吗?”
“我们工厂是生产加工高级服装,即使遇到大量订单时,也不会开夜班,而且保证周日可以休息。”
谢丽芳告诉记者,她在广州从事餐饮行业已有四、五个年头了,每个月工资可达到四五千左右,估计回到梧州最多只能找到两千元左右的工作,“但是爸妈还是希望我能陪在身边,而且一个人在外面也太辛苦了。”
春节前后,她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目前还没有让她特别心动的单位。“要趁着年轻转换跑道,而且觉得制衣方面还是比较轻松的。”简单的咨询后,她便在招聘登记表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其实,我的要求也不多。”谢丽芳说,唯一的标准就是不用上夜班。因为她的朋友都说,进“三班倒”的工厂,实在太难熬了。
水蓝卡公司的招聘考官车以婷介绍说,制造业确实需要年轻的血液刺激行业发展,但往往遭遇“供血不足”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嫌弃工作时间太长,有的认为“没前途”,“不喜欢加班,即便提高加班费也不愿加班的年轻人并不少。”
|